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考

来源:城建系 作者:邢小瑞 发布时间:2007-12-07 浏览次数:

关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体育活动开展的思考

邢小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城建系

2007年12月5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能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学院要发展,一定要有一种校园文化的定位。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我系从田径运动会的组织参加谈谈做法和思考。

文化是一种隐性的东西,它必须依赖于各种载体来体现,并作用于人们的思想,起到教育作用。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园文化强大的育人功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载体,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

1、田径运动会的组织与参加

但凡是个学校,都要举办田径运动会的。我们大家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去认识运动会,它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校园文化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从素质教育培养的责任来组织学生积极去参加。运动会,它不应当是少数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才华展示,通过运动会,我们要去感受一种精神和道德洗礼,去体会努力拼搏、不断进取、团队意识,相互合作,场上场下共创和谐所达到的一种纯高境界。

1)、入场式方队的组织与训练

入场式的方队,是我系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为了使入选方队的学生能有一个崇高感、自豪感和光荣感,我们是下足了功夫。苦练20多天,三届运动会的入场式我们都得到大家的好评。

2)、体育运动给予人们的思想熏陶进行交流,通过运动会,培养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展示自己,发现自己,接受挑战的品格。首先是参与,这是最为主要的,对将来走向社会是有积极作用的。其次才是有个好的成绩,比如取得名次。开一次运动会,取得名次的毕竟是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是重在参与,大家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结合同学们使用的体育教材所选用的一篇课文:顾拜旦的《体育颂》,还有毛泽东《关于体育之研究》的文章,更多的是从精神、道德来讲参加运动会的意义,再有就是从大家个性的发展、素质的全方面培养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来认识运动会的参与,这样一个视角使同学们得以更好的接受。

3)现时的校园,亦不会是一片净土,各种考试作弊尚无法彻底被杜绝;论文的撰写发表不知道有没有大段大段的抄袭;科研课题的申报与评审也无力完全去甄别其真伪;对院校的评估也断然排除不掉造假的可能;各级各类人员的考核,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有可能远胜于工作的实绩大小;文艺、美术活动的评比又有着各个人员的喜好和评价标准;球类比赛也还有着人为因素的可能。惟有在田径赛场上,人们可以公开、公平、公正地一比高低,决一雌雄,并被人们几乎是完全地认可与接受,不会有多少争议。这就是田径运动会给我们展示的魅力所在,让我们感受到它的几乎是无缺的完美。

4)学生们在赛场上的行为在不时地感染着我们这些做教师的,从学生身上我们能够领悟到许多,学到不少我们还不曾交给过学生的,或者说我们还不能够去交给学生的,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吧,它更多的是在思想、道德领域。学生在取得进步、发展自己的同时,也在时时影响着教师,推动我们不断前进,这就是做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人未必能够拥有的快乐。

城建系在学院成立以来的三届运动会上都是以很高的团体总分夺得第一名,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提出过要拿第一名的任务,我们更注重的是这一过程中的教育。

2、学生们来到学校就是学习来的。学习,是很宽泛的,并不就是几门课程。我们这些年长者,不应当一味地说学生们这也不知道,那也不会。我们当初就什么也知道吗?不也是通过广泛地学习才知道了不少的事情嘛。。中学有较强的中考、高考任务的完成,来到我们学院,体质较弱,也未必知道一些体育知识,因此,我们要富有爱心地、富有耐性地来教给学生们广泛的知识和技巧。。

3、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思考之一:领导重视

我们感觉,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功,第一要素就是领导的重视。领导重视的工作应该是非常具体化的。如,适当的的培训,财力的支持等都要到位,才会有好的效果。

思考之二:定位准确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应有明确的文化定位:如,学校原有的文化传统,校园物质表层文化的建设水平,载体的确立与利用,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的表现形式等。比如我们城建系就定位于以体育为龙头,来带动其他各项活动的开展。

思考之三:全员参与

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从这个意义看,班主任老师、课任老师,各部门要有高度认识,通力合作。

思考之四:形成文化阵地

作为一种文化,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应该形成一种文化阵地。如,校刊、学生刊物等,贵在坚持定期出刊。更为重要的是有一种潜在的思想意识。

4、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解决的几对矛盾

1)、硬件与软件的矛盾

就物质文化而言,现在的校舍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但作为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停留在口头上、笔头上的较多,落实在行动上较少。

2)、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

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理当发扬广大。但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