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金秋时节万物葱茏,我们相逢在太原城市学院,缘分让我们相聚、相识、相知。北方的播种季节,我们一起在城市学院的舞台上放飞自己的心梦之旅!
同学们,大学阶段是我们步入职场的演练场,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使得各用人单位在加大对从业者实践操作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从业者的心理健康素质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国家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卫生部多次联合发文要求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院的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在关注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同学们的生活质量和快乐成长。各系领导和教师整个暑期都在精心设计策划,怎样的课程设置最为科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体系的作用,怎样的实训安排最能体现它的实践效能,怎样的教育方式和服务形式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能够使同学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为踏入职场奠定必要的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我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邵肖琴老师,今天和大家相聚在这里,一起探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话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活动。
二、健康
1、健康:一种身体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现象。(1948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宪章中提出的)
2、健康的标准(日本):
“五快”、“三良”
“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三良”: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
3、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又为健康下了如下定义: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社会及行为等因素加以分析,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协调统一。
二、心理健康
(一)心理
1、心理:是心理现象或者说是心理活动的简称。是脑的功能,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以活动的方式存在的。
2、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人格。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知)、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即情绪情感(情)和意志过程(意);心理状态就是主义、心境、激情等;人格包括人格倾向(需要和动机)和人格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3、几点解释:
(1)“知”指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
(2)“情”指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说是内心体验。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它也会引起一定的生理变化,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血管容积上的变化。
(3)“意”指意志,是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4)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也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它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个体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以及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等几大特性。
(5)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反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性,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火星情。
(6)性格: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受社会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二)心理健康
1、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2、标准体系:
(1)统计标准;(2)临床诊断标准;(3)经验标准;(4)社会规范标准四套。
3、郭念锋的心理健康十标准论:
(1)心理活动的周期节律性;(2)较高的意识水平;(3)适度的受暗示性;(4)适度的心理活动强度;(5)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6)较强的心理康复能力;(7)较强的自控能力;(8)适度的自信心;(9)良好的社会交往;(10)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4、马建青的心理健康七标准论
(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的适应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5、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1)认识自己、乐纳自己;
(2)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3)结交知己、与人为善。
通俗地说,就是“你好、我好、世界好”。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正常的认知能力;
2、健康的情绪;
3、优良的意志品质;
4、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适应性;
5、健全的人格;
6、合理的行为。
(四)心理测验
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UPI)
2、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
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调查资料:
(1)全国12.6万调查显示:20.23%有明显心理障碍;
(2)1992年四川课题组对西南八所院校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有心理障碍的达31.13%,偏重12.42%,严重0.8%;
(3)清华大学20%存在心理适应问题,要求咨询的近20%;
(4)石家庄某高校近几年休学、退学的37名学生中,有48.65%时心理疾病造成的。
四、我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1)普及教育(心理健康课程、专题讲座、主题班会、选修课、板报宣传等);
(2)心理辅导(心理委员的支持性谈话、辅导员的情绪疏导;心理协会的团体活动等)
(3)心理咨询(牵手快乐信箱、心海导航热线、朋辈(同伴)咨询和专家咨询等);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的干预和专门医疗机构诊治)。
同学们,学院在普及快乐人生系列知识的同时,将会组织各种专题活动提升大家的社交适应和交友能力,当你们面对困惑时,可以使用“心海导航”热线咨询服务(电话:533698),亦可利用“牵手快乐”(信箱悬挂在五号楼三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右侧墙上)信件答疑等“阳光助人”行动。当然也欢迎同学们走进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心理咨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理中心将会本着保密负责的原则,为来访的同学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留下你的迷茫,带走你的开悟;留下你的困惑,带走心的明朗;留下你的烦恼,带走你的快乐。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能让我们开心快乐、潇洒充实地过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