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10月30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四十余名师生走进太原解放纪念馆,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 筑牢青春信仰”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集体宣誓等形式,让同学们在沉浸式触摸历史中感悟信仰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穿过纪念广场,师生们走进革命英烈展。展厅内,昏黄的灯光下,一组组雕塑定格了战役的关键瞬间:战士们弓身冲锋的姿态被凝固在青铜中,衣角翻卷如真实战场的疾风;坑道战的复原场景里,潮湿的泥土气息似乎穿越时空而来,土墙上密布的弹痕清晰可见,角落里一盏锈迹斑斑的马灯半悬在木架上,灯光虽已熄灭,却让人仿佛看到当年战士们借着微光传递情报的身影。展柜旁,太原战役中使用过的望远镜、军号、手榴弹等文物,带着斑驳的战火痕迹,无声讲述着5万余名解放军战士用生命换来城市新生的故事。
在烈士陵园,整齐排列的墓碑如沉默的方阵。青灰色的碑面上,有的只刻着“烈士之墓”四个字,有的标注着“无名烈士”;墓前偶有几束早已干枯的野花,诉说着后人不曾间断的思念。师生们放轻脚步,逐一走过墓碑,指尖轻轻抚过碑面冰冷的刻痕,注视着那些或年轻或模糊的名字——他们中最大的不过三十岁,最小的仅十六七岁,许多人牺牲时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

太原解放纪念碑广场上,微风拂过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师生们列队肃立,老师们结合展馆内的战役细节与眼前的实物遗迹,现场讲述太原战役的历史背景与战略意义。随后,全体师生面向纪念碑,举行庄重的纪念仪式。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语调在上空回荡,与纪念碑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交相辉映。

此次“行走的思政课”将思政课堂从教室延伸到红色场馆,通过历史实物、场景复原、现场讲解的立体呈现,让革命精神具象可感。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依托山西丰富的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让青春信仰在传承中愈发坚定。